摘要:哈尼族擁有豐富的口傳文化,對哈尼族遷徙史詩的研究多以1986年出版的《哈尼阿培聰坡坡》為主,且多以民間文學為切入點,從其敘事藝術、審美價值、口頭程式等方面來研究。哈尼族沒有本民族傳統文字,從歷史人類學的視角來看,僅從民間文學對《哈尼阿培聰坡坡》中所反映的哈尼族歷史文化進行分析是不夠的。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沒有人從歷史人類學的視角對《哈尼阿培聰坡坡》的文本進行深度解讀。突破傳統理論與方法,借助歷史人類學的'深描'和文本分析方法,對《哈尼阿培聰坡坡》與哈尼族遷徙史詩研究狀況、哈尼族建寨選址的變遷以及史詩演述者朱小和作探索性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紅河學院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民族文化研究、紅河作家評論專輯、鄧小平理論研究、文學研究、學科與經濟建設、高教研究、中學論壇、素質教育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回顧等。于198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