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金耐腐蝕性能的差異被認為是合金表面形成的具有保護作用的氧化物結構差異所導致的。為了表征氧化層的微結構,利用原子探針層析技術(APT)和掃描電鏡(SEM)研究了Zr-2.5Nb合金在500℃/10.3 MPa過熱蒸汽中腐蝕16 h后,其氧化膜/基體(O/M)界面處的三維原子分布和顯微組織。結果表明:在Zr O2生成之前,存在Zr/O比接近1的氧化物前驅(qū)相;Zr O層中Nb的含量很低,位于該氧化層中的β-Nb第二相中的Nb元素幾乎不向外擴散,Fe元素偏聚在Zr O2與Zr O層界面處;β-Nb第二相的抗氧化性能高于基體,Fe元素偏聚在氧化后的β-Nb第二相與基體的界面處。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上海金屬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nèi)容涉及的欄目:綜合論述、金屬材料及其應用、材料組織與性能、鋼鐵冶金、壓力加工、計算機應用技術等。于1979年經(jīng)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