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澇是影響印度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首要自然災害。基于全球緊急事件數據庫(Emergency Events Database,簡稱EM-DAT),通過識別洪澇事件,利用頻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0年~2016年印度洪澇災害事件頻次的時空變化,揭示了印度洪澇災害的時間和空間分異特征和因災致死人口的變化特征。結果發(fā)現:(1)印度洪澇災害呈現鮮明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7-9月為高發(fā)季節(jié),占總頻次的65.704%,峰值出現在7月,占24.549%;1950年~2016年洪澇頻次總體呈增加趨勢。(2)印度北部,特別是東北部,是洪澇災害的高發(fā)區(qū)。(3)1950年~2016年洪澇災害致死人口隨洪澇頻次增加而增加,但單次死亡人口最大值和年最大死亡人口值均明顯降低。由此表明,20世紀中葉以來印度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逐漸增強。研究為進一步分析印度社會的脆弱性和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的洪澇災害風險奠定了基礎。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世界地理研究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世界經濟、城市與區(qū)域、產業(yè)布局、地緣政治、教學研究、學科前沿等。于199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