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5 10:39:13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硫及其化合物筆記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一輪復習;思維導圖;硫及其化合物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12-0065-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22
高三一輪復習是學生打基礎的關鍵時期,高三復習課時間緊、內(nèi)容多,如何進行高效的課堂復習是提升高三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師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其中思維導圖的運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思維導圖是由英國人托尼?布贊(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開始時它作為一種新的記筆記的方法出現(xiàn),后來經(jīng)過演變運用,思維導圖已經(jīng)在教師備課、上課等方面嶄露頭角。本文就思維導圖復習法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專題復習中的應用開展了一節(jié)縣級公開課,得到同行的認同。
一、教學案例――“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專題復習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是高考考綱中的重要內(nèi)容,該節(jié)內(nèi)容包括硫化氫、硫單質、二氧化硫、亞硫酸、亞硫酸鹽、三氧化硫、硫酸、硫酸鹽等內(nèi)容,涉及到的物質多,化學方程式多,學生難以記憶。高三復習課時間緊,課堂容量大,能力要求高,如何幫助學生快速、牢固地記住這些知識點,是我們每位高三化學教師最關心的,也最頭痛的問題。思維導圖的運用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福音。如圖1所示,圖中列出了主要的含硫物質及其轉化關系。
該圖從硫元素的化合價和含硫物質的類別兩個維度對含硫物質的轉化關系進行了梳理,學生一目了然。通過觀察圖中箭頭所示的轉化關系,知道不同價態(tài)的含硫物質之間的轉化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實現(xiàn),從低價態(tài)向高價態(tài)轉化需要加氧化劑,從高價態(tài)向低價態(tài)轉化需要加還原劑。知道相同價態(tài)的含硫物質之間的轉化通過非氧化還原反應實現(xiàn),這樣學生在記憶方程式的時候就有理可依了,就不用機械地死記硬背。
抓住圖1,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推測或記住圖中各物質的化學性質。
第一,根據(jù)物質所屬類別推測物質的化學通性,落實分類觀。如,SO2屬于酸性氧化物,應該具備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即可以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可以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可以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這樣SO2作為酸性氧化物的化學通性就記住了。再如,稀H2SO4屬于酸,應該具備酸的通性,即可以使酸堿指示劑變色,可以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氫氣,可以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可以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可以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以此類推,圖中其他典型的含硫物質也可以用此法推測化學通性。
第二,根據(jù)物質中硫元素的價態(tài)推測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落實得失觀,如SO2,硫元素+4價,是硫元素的中間價態(tài),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當SO2遇到還原劑(如H2S等)則發(fā)生還原反應,被還原成硫單質,當SO2遇到氧化劑(如H2O2、O2、鹵素單質、MnO4-等)則發(fā)生氧化反應,被氧化成含+6價硫元素的物質,如SO3、H2SO4、SO42-。再如,濃硫酸,硫元素為+6價,是硫元素的最高價態(tài),不能再升高了,只有氧化性,當它遇到還原劑時,發(fā)生還原反應,硫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到+4價,甚至更低價態(tài)。以此類推,圖中其他典型的含硫物質也可以用此法推測其氧化性、還原性。
第三,記住化學特性。普遍性中有特殊性,物質除了通性,還可能具有某些特性,物質的化學通性、氧化性和還原性可以預測,但是物質的特性就沒辦法推測了,只能記住。如,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具有漂白性。通過預測通性、氧化性和還原性,牢記特性,我們就掌握了物質的化學性質。通過已有的知識來學習記憶新知識,即在舊知上生長新知,既復習了原有的知識,又學習了新的知識。要是我們高三化學老師能夠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復習,必定能夠幫助學生順利拿下元素化合物知識。
除了元素化合物知識,考綱中的其他知識點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法進行復習,如,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可以采用圖2進行復習。
二、教學反思
高三一輪復習教學需要解決“對路和到位”問題。“對路”即復習內(nèi)容必須是確有必要,“到位”即學生在能力上有所提升。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教師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既要懂得取舍,又要為課堂內(nèi)容找到合適的復習方法,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復習課教學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是一線化學教師對化學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性嘗試,受到了廣大學生的青睞。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高三一輪復習,不僅能減輕學生學習化學的負擔,還能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研究化學的積極性和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再到“學會學習”。思維導圖是教學手段的一大創(chuàng)新性探索和實踐,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不足,優(yōu)化了復習課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渠道,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3月1日晚6:00-8:00,化學特級教師王靜、嚴晉娟蒞臨科利華北師大附中網(wǎng)校聊天室,為諸多同學答疑解難。
學生:請問老師,該如何學好化學?
王老師:首先要學好化學用語,象化學方程式等。其次要掌握一些物質的重要化學性質。像氫氣、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酸堿鹽等。還應該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學計算,一些基本理論等。
學生:我是初三學生,化學成績很差,一些化學公式總是記了之后就忘了,怎么辦?
王老師:初三剛開始學化學,一些元素符號、化學式、元素化合價等這是必須要記憶的。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們的概念,而且要會應用這些概念來解決問題。要理解記憶,不要單純的去記憶。而且要多應用概念,做一些練習題。
學生:高三時間少,復習起來顯得又忙又亂,除了跟老師學外,自己應怎樣學呢?
嚴老師:把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自己總結歸納,如概念問題、進行對比,比較它們的聯(lián)系和不同點,如有關理論問題不僅要知道理論本身的內(nèi)容還要會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如元素化合物內(nèi)容,按周期的族總結歸納,掌握它們的相似性。
學生:有機物的應用,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老師:首先要掌握有機物的結構式,官能團、同分異構體,還要掌握有機物之間的衍生關系。還要掌握有機物的重要性質及合成方法等。
學生:高考考哪些實驗?
王老師:高考:首先化學實驗基本技能是化學實驗的基礎,所以要熟練的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技能,才能夠會運用這些技能,無論考什么樣的實驗題,將這些基本技能進行重組、辯析、確認以及改良來解答各種實驗問題。
學生:老師,化學考試中總是經(jīng)??嫉揭恍嶒灒晌铱偸沁@部分比較差,該怎么辦?
王老師:首先要跟著老師的進度進行復習,將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網(wǎng)絡。中考一般分為基本概念,要弄懂進行分類、元素化合物學好、掌握幾種重要物質,像氧氣、氫氣、碳及其化合物、酸、堿、鹽它們的性質及其重要關系,其次要將學過的一些化學實驗進行分類總結,如化學儀器的分類、用途以及化學基本操作還應該掌握根本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
學生:電解質部分應著重練些什么?
嚴老師:電解質部分內(nèi)容較多,重點部分是鹽的水解、電解、原電池以及離子共存等,可以多做一些練習題,通過練習題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
學生:王老師、嚴老師后天我要參加化學競賽,今天我應做些什么?
王老師:后天就要參加化學競賽,現(xiàn)在不要在做難題了,將你所學過的基礎知識在進行歸納總結。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學生:烷烴分子中電子總數(shù)的通式怎么算?
王老師:首先要知識碳元素是四價的,碳碳之間單鍵所以烷烴的通式應該是二個碳原子,還缺六個氫原子滿足碳是四價的,如果有N個碳原子,必然需要有2N+2個氫原子。所以烷烴通式應該是CNH2N+2。
學生:老師好,我上高一。高一上學期,我一下子覺得化學很難學,學的很不好。請問從現(xiàn)在開始怎么補???
王老師:上高一化學學的不好是自然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應該把所學過的知識總結歸納,你已經(jīng)學過鹵素、氧族、堿金屬這三個族的元素已氯氣以及氯化氫鹽酸等為代表物,以硫以及硫化氫、二氧化硫、硫酸等為代表物,以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等為代表物進行總結歸納,按照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制法和用途進行總結歸納,使知識成為網(wǎng)絡在有掌握好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并會應用它們進行計算。
學生:銀鏡反應的能夠檢驗醛基的存在,還有什么別的作用嗎?
王老師:通過銀鏡反應工業(yè)生產(chǎn)中就可以利用銀鏡反應在暖水瓶內(nèi)鍍銀。
學生:老師,如何記住化學方程式?
嚴老師:化學方程式首先要掌握物質的重要化學性質,必須通過化學實驗,實驗中認真觀察,知識反應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瘜W方程式就會寫了。首先要對所做過的實驗現(xiàn)象記清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記住化學方程式,再有掌握物質的性質也能記住化學方程式。
學生:如何簡易的記住物質的可溶性?
嚴老師:記住有關物質溶解性的常用口訣。如鉀、鈉、銨、硝酸、鹽、全溶、鹽酸除(銀汞、)硫酸除(鋇、鉛)碳酸只溶鉀、鈉、銨。
學生:老師如何配平化學方程式?
嚴老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主要就是根據(jù)電子的得失數(shù)相同來配平,表現(xiàn)形式是根據(jù)化合價的升降數(shù)相同來配平。
學生:高二化學那里是重點,需要掌握?
嚴老師:無機部分重點是鐵及化合物,鎂鋁及化合物,有機物掌握住它們的化學性質,有機物的重點是結構決定性質,有什么樣的官能團就有什么樣的性質。
學生:怎樣根據(jù)揮發(fā)性和酸性的強弱對酸進行分類?
王老師:從揮發(fā)性來說,分成揮發(fā)酸和不揮發(fā)酸。揮發(fā)酸如鹽酸、硝酸。不揮發(fā)酸有硫酸、磷酸等。根據(jù)酸性強弱分成強酸,中強酸和弱酸。強酸有鹽酸、硫酸、硝酸。中強酸有亞硫酸、磷酸等。弱酸有碳酸、醋酸等。
學生:高考時那類是難題?
王老師:高考哪一部分都有容易的,較難的和難題。例如選擇題最后也有難題,最難的題應該是在化學最后的計算題里面有一部分。計算題也有一部分容易和難的。一般有二個計算題一個容易,一個難。有機合成難度大一些。
學生:老師你好,我是高二的。馬上要會考。我想問一下高中的化學那些是重點!
嚴老師:元素化合物部分主要是鹵族、氧族、氮族、堿金屬、鋁、鐵等及其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法、用途要掌握住,基本理論部分主要是原子結構周期率、周期表掌握住它們的內(nèi)容并會應用、基本概念主要是物質的量以及物質的量?濃度概念要掌握住并會應用與計算,總結復習之后要多做練習,只要是錯題一定要找到原因,如果是知識方面的原因進行補救。
學生:我在有機物這一部分總也學不好您能給我些建議嗎?
王老師:有機物特別要注意掌握烴與烴的衍生物之間的衍生關系。掌握每一種重要物質的關能團。這些關能團決定了物質的哪些化學性質。
學生:學習化學應該怎樣記學習筆記?記筆記的目的是什么?筆記應該記些什么內(nèi)容?我的筆記只是照著書上抄了一些物質的性質,和書上提到的化學方程試及其現(xiàn)象。我覺得我的筆記對我的學習好像沒有多少作用。請問我該怎樣改進?
王老師:書要有的一些內(nèi)容就不需要記筆記了,注意老師總結的規(guī)律應該記。
學生:對于一些離子方程式應該怎樣記呢?
嚴老師:離子方程式:第一要掌握物質的溶解性,難溶和難電離的要寫成分子式。易溶易電離的寫成離子式。注意掌握離子方程式完成的條件。
一、重視教材的基礎作用和導向功能
在復習過程中首先按章節(jié)通讀教材內(nèi)容(包括選學及閱讀材料),回歸教材,抓好每個知識點的復習質量,遇到與教材基礎知識記憶相關的練習中不會做的題目,更要主動看教材。
二、構建知識體系,精編學案
元素化合物知識比較多,內(nèi)容繁亂,很多知識點需要識記。所以對這塊內(nèi)容的復習不能僅停留在對教材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上,而應高于教材,對所有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并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1.以元素周期表為依托,以主族元素代表物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構建主干知識網(wǎng)絡。例如根據(jù)教材本章小結中金屬Na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可以分別以Na、Na■O■、NaOH、Na■CO■、NaHCO■為中心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同時有意識地用“單質氧化物堿鹽”(對金屬元素)或“氫化物單質氧化物酸鹽”(對非金屬元素)建知識網(wǎng)絡。根據(jù)自己設計的網(wǎng)絡圖做相應思考。
2.突出實驗的復習。對每章的實驗,四類實驗要有所側重:(1)演示實驗重點在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實驗現(xiàn)象按固體、氣體、溶液三方面描述);(2)分組實驗重點在實驗的操作;(3)探究性實驗重點在設計科學嚴謹?shù)膶嶒灧桨福唬?)綜合性實驗側重點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3.元素化合物與化學計算的融合。新課標對化學計算的要求有所提高,鹵素中差量法、電荷守恒法的應用;氮族元素中得失電子守恒的計算、幾種重要金屬中元素守恒及電荷守恒的應用等;而基礎計算中物質純度、溶液質量分數(shù)、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要注意規(guī)范表達化學意義;混合物的計算一是要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二是要會利用極值的方法確定范圍。
對每一部分知識都精心編制一張學案,在課堂上供師生使用。學案上設置復習目標、基礎知識回顧、知識體系、方法形成、課堂檢測五部分內(nèi)容,比如“復習目標”是將本專題中要達到的目標要求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復習任務;“基礎知識回顧”一般設置一至兩個基礎性的涉及本專題知識的習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回顧和整理本專題知識;“方法形成”一般設置一至兩個典型例題,經(jīng)過教師點撥,讓學生掌握典型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課堂檢測”中設置一些基礎題和能力題檢測復習效果。課堂教學中圍繞學案展開復習,運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講練結合,以強化復習效果。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復習時我們一定要留一定時間給學生讀教材,遇到問題時盡量讓他們自己去書本中找答案,或開展小組交流討論,這樣印象就會深刻得多。實踐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教材相關內(nèi)容并獨立完成學案中的知識網(wǎng)絡,并標記疑問;然后小組交流討論解決疑問,最后及時點評,指出還需完善之處和注意的問題。這樣處理的方式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已學過相關內(nèi)容,復習時借助教材、筆記等材料再現(xiàn)知識完成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小組交流討論有助于查漏補缺,體現(xiàn)合作精神,教師的最后點評有利于提煉精華完善體系、升華知識拓展延伸。例如,在復習“硫和硫的化合物”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構建了知識網(wǎng)絡后,已基本掌握了硫單質、二氧化硫和硫酸等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知識,教師在完善知識體系時再設置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硫酸的工業(yè)制法。(2)如何檢驗和除去二氧化硫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3)能用二氧化硫和氯氣的混合做漂白劑嗎?(4)將集滿二氧化硫的試管倒扣入澄清石灰水中會有什么現(xiàn)象?
四、及時反饋,鞏固知識
關鍵詞:學習方法;銜接;指導
中學化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這種現(xiàn)象: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大多反映化學難學;不少學生初中化學成績優(yōu)秀,升入高中后化學成績明顯下降。這種現(xiàn)象在部分女生身上表現(xiàn)更加突出,成為化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我們在教學中較多地強調(diào)教師領會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教法,做好教學內(nèi)容上的銜接,往往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方法的研究,致使教與學脫節(jié),教學效果欠佳。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因而要降低學生初高中化學學習的臺階,提高學習能力,結合課堂教學進程加強學法指導。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學生實際,就初高中化學學習方法銜接問題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一、課前預習指導
初中生一般沒有預習新課的習慣,也不知道如何著手去預習,這樣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就困難重重,因而高一教師就必須肩負起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自主預習習慣的責任。課前預習指導可從學習目標指導和閱讀方法指導兩個方面來進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的指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重點知識和非重點知識的能力,明確學習的預期結果,對學習起著定向和指導作用。學習目標可分成“學科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問題目標”等不同的層次目標。如“離子反應”的課時教學目標可具體地描述為“四會”:會寫――會寫強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會看――看到離子方程式就知道它不僅代表一個化學反應,而且也代表一類化學反應;會判斷――能根據(jù)溶液中存在的離子判斷是否能發(fā)生化學反應;會檢驗――掌握等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多數(shù)學生的課前預習始于教師的“啟動”,因而教師要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以學案的形式對學生的預習閱讀目標提出要求和任務,做到要求適當、任務具體、檢查及時認真、評價有激勵性。我在引導學生預習時,用擬定預習提綱的方法來使學生明確預習任務。如氧化還原反應,我列舉的提綱為:初中學過的氧化還原概念是什么?元素得氧和失氧過程與其化合價變化有何聯(lián)系?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舉例說明四大反應類型中哪些可能為氧化還原反應。元素的價態(tài)與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有什么聯(lián)系?舉例說明。這樣擬定預習提綱,設計預習問題,能使學生在閱讀教材時注意力集中,學習有針對性,預習效果好。
二、課堂學習指導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如果學生不能處理好聽課和筆記之間的關系,就會淪為課堂筆記的“抄寫員”,影響學習效果,因而教師要指導學生聽好課,又要指導他們學會巧妙完整地記筆記。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清楚每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明確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認真學習教師如何提煉教材知識要點來進行課堂小結,并在上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掌握化學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在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時,我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物理性質時,一要注意抓“色、味、態(tài)、溶解度、密度”等共性,二要抓其個性概括;學習化學性質時,指導學生遵循“實驗探索歸納性質理論解釋典型應用聯(lián)想類比”的方法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學習化學概念時,則側重于它的外延和內(nèi)涵以及概念的運用;在實驗過程中,則注重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的儀器及裝置,教師演示實驗的規(guī)范操作,藥品的狀態(tài)、顏色、氣味等的變化及變化過程中伴隨的各種實驗現(xiàn)象等;在金屬與濃硫酸、硝酸的反應中,指導學生從“海、陸、空”全方位觀察現(xiàn)象。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記作為學習過程的持久性、系統(tǒng)性記錄,對已學知識的復習非常重要,因而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做筆記,而如何及時捕捉、準確記錄信息,則是課堂筆記的主要任務。我指導學生當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教材中沒有的定義、表格和圖解時,就要做詳細的筆記,其他則只需將綱要性的知識點記錄下來,比如重點、難點、疑點等,自己在聽課過程中迸射出對解決某個問題有啟發(fā)性的思想火花。學完新課的當天,及時將課堂筆記梳理,該完善的完善,該刪除的刪除。比如,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來不及記錄的內(nèi)容,在筆記空白處加以說明,記錄不完整的內(nèi)容,借閱其他同學的筆記來參考,取長補短。
三、課后復習指導
復習的目的是為了鞏固,防止遺忘。有些學生在初中養(yǎng)成了復習時一遍遍地讀,按部就班地對教師總結的知識點進行機械性背誦的習慣,這是難以適應高中學習的。因而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改變這種復習方法,逐步培養(yǎng)有效復習的科學方法。復習可分為課后復習和階段性復習。
在課后復習時,我指導學生在閱讀教材幾遍后掩卷而思,嘗試“過電影”,即以回憶的方式復習,或者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堂講授的重點內(nèi)容,做作業(yè)前在腦海中復述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甚至以出聲地講述解題思路或分析過程等方式鞏固課堂教學效果。通過這些方式促使學生對知識重點和難點多問為什么,從而引起再學習、再思考,不斷提高對知識的認識水平。
階段性復習一般在完成章或模塊的教學時進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的知識內(nèi)容量增大,輻射范圍廣,知識點多而零散,因而必須指導學生把前后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系統(tǒng)化,并逐步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思維能力。我在教學中主要指導學生采用如下三種復習方法:
1.相關對比法
把幾個易混淆的相關概念或某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的對象進行對比分析。比如,氧化劑和還原劑、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等,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比較歸納,提煉它們的共性,區(qū)別出它們的個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準確、更全面。
2.點線網(wǎng)絡法
運用圖示、連線或箭頭等手段將分散的孤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結構整體來揭示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個方法在總結元素的單質和化合物相互轉換關系中最常使用,如“硫”這部分知識就以這一線索形成線形結構,同時這種結構也揭示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以“單質氧化物酸(堿)重要的鹽”為線索,每種物質再以“存在性質制法用途”展開形成知識網(wǎng)絡。我在教學中,先指導學生根據(jù)教學順序完成鈉、鋁、鐵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經(jīng)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再布置學生自己做章甚至模塊的結構圖,課本知識通過學生的重組再現(xiàn),使學生形成富有個性特點的化學學習思維。
3.分解記憶法
學生在復習時通常都會先看課本,但許多學生很困惑:書看了幾遍,就是記不住。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學生都是把書當成小說一樣地看,不明確復習要記憶的重點目標,泛泛而讀,因而一無所獲,繼而厭倦看書,要改變學生的這種狀況,我在教學中重點指導學生科學記憶的方法,合理分配復習的任務量,指導學生將復習的內(nèi)容分解成相對獨立的知識小塊,采用先部分后整體的方法來提高復習記憶的效果,如金屬元素化合物的復習可分解成鈉、鋁、鐵幾個小模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又分成氯、硫、氮等不同部分進行獨立復習。
四、作業(yè)解題指導
在各種大小測試或練習中,常會有不少學生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解題速率太慢,測試題中能做的題沒時間做完,課后練習完成不了等。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解題技巧、解題方法不足,導致解題速率低下,因而教師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由于現(xiàn)行教材中幾乎沒有解題技巧的專門內(nèi)容,很多學生無法去探究解題技巧;少部分學生雖然從某些參考書上看到了一些零散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但由于似懂非懂或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提煉,仍不能形成較高的解題能力,因而我針對這種狀況對練習進行精講精練。比如,在解決“過量問題”和“多步計算”時,采用了幾條規(guī)律:“方程式要先配平,換算純量代方程,左右單位要相應,上下單位需相同,遇到兩個已知量,應找不足來進行,遇到多步反應時,關系式法有捷徑,關系式來關系量,對準計算細完成?!卑床煌愋皖}讓學生做相關的練習,學生在掌握這些規(guī)律和方法后,解起題來都能得心應手,以后再遇到其他有關問題時,就會迎刃而解了。
在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指導時,還要合理選擇教學的時機、內(nèi)容和形式。例如,守恒法的應用,應該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分步向學生介紹:電荷守恒法在講授離子反應時介紹,電子得失守恒法(化合價升降守恒法)在講授氧化還原反應知識時介紹,元素守恒法在講授有關多步反應計算時介紹,質量守恒法在必修一后半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給學生講解,而物料守恒法則在高二學習鹽類水解時向學生介紹等等。此外,還要在適當?shù)臅r機向學生進行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極端假設法、關系式法等解題技巧和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之后,再指導其及時整理錯題集,結合已做的練習聯(lián)系解題前后的思路,使學生悟出審題、解題規(guī)律和解題技巧來提高解題能力。
初高中的銜接除學習方法的銜接外,還包含教材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的銜接。銜接問題雖然是初高中過渡中出現(xiàn)的暫時性問題,但如果不注意解決,將會影響整個高中的化學教學質量。因此,為學生架設“階梯”,讓學生都能順利越過初高中化學學習的臺階,是每個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對初高中化學學習方法銜接的指導和嘗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后,我在教學過程中將繼續(xù)對初高中化學學習方法的銜接進行研究、探索、嘗試,摸索出一套更優(yōu)化更完善的銜接教學方法,為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夏正春.高一學生化學學習困難探析[J].化學教育,2002(6):33.
一輪復習內(nèi)容多而且雜,復習進程歷時較長,學生容易遺忘,尤其是單靠記憶獲得的知識更容易忘,需要在后續(xù)復習中不斷重現(xiàn),以強化鞏固。復習時,每節(jié)課都設計一個復習回顧環(huán)節(jié),利用開課前五分鐘,內(nèi)容可以是一個與剛復習內(nèi)容有關的高考題或經(jīng)典模擬題,也可以自行設計題目檢查復習效果。
例如:針對化學方程式書寫的老大難問題,復習硫及其化合物結束后,在復習氮及其化合物之前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火山噴發(fā)時,含硫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解釋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及防治;
3.SO2與Cl2按照體積比1:1通入品紅溶液中,有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
4.“黑雪糕”實驗中的刺激性氣味何來?
可能有的教師認為,這不就是聽寫化學方程式嗎?筆者認為,這不僅僅是聽寫化學方程式。將化學反應設計在情境中,學生想到的不僅僅是死的化學方程式,而且還是鮮活的生產(chǎn)生活實際。
以上環(huán)節(jié)的題目,可以事先設計在學案上,也可以用實物投影。學生的答案用實物投影可以節(jié)省時間,教師及時糾錯,訓練規(guī)范書寫,效率很高,效果很好。
在2011年高考中,許多題目中都涉及到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考查。例如:
2011年山東卷28題(1):NO2可用水吸收,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2011年山東卷29題(1):實驗室可用無水乙醇處理少量殘留的金屬鈉,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Na2S溶液長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為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二、二輪復習的形式服從內(nèi)容
具體做法是將專題細化,落實到日常講評課中。集體備課時,根據(jù)試題內(nèi)容選取合適的拓展點,進行小專題復習。將復習過的專題及時記錄,對照考綱設計后續(xù)專題,防止知識點的遺漏。
【例題】 A、B、C、X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純凈物或其水溶液,它們之間有如下轉化關系(副產(chǎn)物已略去)。試回答:
■
(1)若X是強氧化性單質,則A不可能是( )。
A.S B.N2 C.P D.Mg E.Al
(2)若X是常見金屬單質,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chǎn)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則B的化學式為 ;C溶液在貯存時應加入少量X,理由是_____;檢驗此C溶液中金屬元素價態(tài)的操作方法是 。
(3)若A、B、C為含有金屬元素的無機化合物,X為強電解質,A溶液與C溶液反應生成B,則B的化學式為____,X的化學式可能為 (寫出不同類物質),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 。
答案:
(1)d;e。
(2)FeCl3;2Fe3++Fe=3Fe2+;防止Fe2+被氧化;用試管取少量C溶液,滴加KSCN溶液,無顏色變化,再滴加氯水(或硝酸),溶液呈紅色,證明原溶液中有Fe2+存在。
(3)Al(OH)3或NaOH或KOH;HCl(或其他強酸);
Al3++3OH-Al=(OH)3 AlO2-+H++H2O=Al(OH)3(其他正確答案也可)
【總結】該題是以連續(xù)反應為考查形式來考察元素化合物知識,能發(fā)生連續(xù)反應的物質,總結起來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可以考察連續(xù)氧化
X為氧氣,則A可以是變價非金屬元素的單質或者氫化物,若A為C或CH4,則B為CO,C為CO2;若A為N2或NH3,則B為NO,C為NO2;若A為S或H2S,則B為SO2,C為SO3;A也可以是有機物,如CH3CH2OH,則B為CH3CHO,C為CH3COOH;A也可以是活潑金屬,如Na,則B為Na2O,C為Na2O2。
2.可以考察“鋁三角”
若X為NaOH溶液,則A為Al3+,B為Al(OH)3,C為
〔Al(OH)4〕-;
若X為HCl溶液,則A為〔Al(OH)4〕-,B為Al(OH)3,C為Al3+;
若X為Al3+溶液,則A為NaOH,B為〔Al(OH)4〕-,C
為Al(OH)3;
若X為〔Al(OH)4〕-溶液,則A為HCl,B為Al3+,C為
Al(OH)3。
3.還可以考察部分多元弱酸(或酸酐)與可溶性一元堿的反應
若X為CO2/SO2溶液,則A為NaOH,B為Na2CO3/Na2SO3,C為NaHCO3/NaHSO3;
若X為NaOH溶液,則A為CO2/SO2,B為NaHCO3/NaHSO3,C為Na2CO3/Na2SO3;
若X為H2S溶液,則A為NaOH,B為Na2S,C為NaHS;
若X為NaOH溶液,則A為H2S,B為NaHS,C為Na2S。
繼續(xù)拓展符合以下轉化關系的化學反應: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通過以上訓練,將元素化合物內(nèi)容納入這一框圖中,變換形式復習了元素化合物。
三、分類研究近四年山東高考題
對近四年的選擇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八個題目中通常是一個STS內(nèi)容的考題(2007年第9題,2008年第9、10題,2009年第9題)、一個元素周期表、一個元素周期律考題(必有,主要為選修有機化學基礎模塊的同學設計),一個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考題(必有,主要為選修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同學設計)。
當時預測2011年也應該有這三類題,果真如此。例如,2011年高考山東卷9題、10題、11題、13題。分析發(fā)現(xiàn),每年選擇題中都有數(shù)據(jù)和圖像的定量處理題(2007年15題——多不反應計算;2008年15題——沉淀溶解平衡曲線;2009年——強酸、弱酸PH隨溶液體積變化曲線;2010年——沉淀溶解平衡曲線)。預測2011年15題也可能是一個數(shù)據(jù)和圖像的定量處理題,結果出乎意料。
總體看選擇題側重于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識覆蓋面大,難易搭配合理。第9、10、11、13題相對簡單,第12、14題屬中等難度,第15題涉及原電池、電解池、金屬的防護,思維容量較大,相對較難。第9題以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為主題,涉及到煤和石油的利用、常見物質的性質及用途、同位素和同素異形體、膠體的性質等。第10題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及應用為主題,涉及到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存在、單質、氧化物、氫化物的性質與應用等。第11題考查有機化學的基本知識。第12題考查常見金屬的單質、氧化物和鹽的性質,并和電化學、鹽類的水解相結合。第13題考查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4題主要考查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及影響因素。第15題著重考查電化學知識,涉及電解池、原電池、金屬的腐蝕和防護、相關化學計算。
四、指導考前回扣
關鍵詞:中學化學;讀教材;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11-004-001
一、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讀懂教材、掌握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
學生閱讀教材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方法少,效率低,因此教學中須加強指導。
1.分類指導
各類化學教材都有其知識結構和體系,分類指導閱讀不僅引導學生掌握各類教材的知識特點,更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且能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第一,理論性教材的閱讀指導:現(xiàn)行中學各類化學教材都是以物質結構為主線的,它與電離理論、化學平衡理論等編織成化學理論體系知識網(wǎng),其編寫系統(tǒng)常有如下幾種:其一,由里到外,由微觀到宏觀。如物質結構部分就是從原子核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周期律)分子結構晶體類型以及結構和性質的關系這一線索編寫的。再如元素化學也多采用從結構到性質,制法,用途這種從微觀到宏觀的寫法。讓學生明確這些線索,就能在閱讀時明確主線,理清脈絡,使知識系統(tǒng)化。其二,圍繞一個中心逐層分述。如化學平衡理論便是圍繞化學反應的程度這一中心,先從初中的溶解度平衡引出概念,然后研究化學平衡的性質,化學平衡移動到規(guī)律以及后幾章的應用——水解平衡,電離平衡等。再如摩爾,膠體,電解性質溶解等章節(jié)的教材也是圍繞一個中心逐層分述的。學生了解這類教材的編寫線索,就能根據(jù)中心,逐層深入,使知識連貫。其三,事實與結論相互闡述。就是對多數(shù)概念或定律的寫法。如強弱電解質這二個概念就是從不同的酸,鹽的同濃度溶液導電強弱電實驗事實分析其化學鍵級性的強弱,離子的多少而得出結論的,然后又從電離度,電離常數(shù)的大小這一定量角度加以說明。閱讀這類教材時就要引導學生著力找出事實和結論的邏輯關系,把概念或定律的來龍去脈,使用條件,范圍,量的規(guī)定性,易混淆的地方弄清楚。
第二,元素化合物教材的閱讀指導:這類教材比重大,內(nèi)容多,其編寫系統(tǒng)多有如下特點:從編寫順寫看,多從感性認識(典型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包括實驗)到理性認識(周期系),又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在周期律指導下進一步分族學習元素化學);從內(nèi)容看多從原子結構、單質、氫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鹽編寫,如硫硫酸一章的編寫就是以單質硫為中心,從氫化物到氧化物及其水化物、鹽:從文體看都是說明文,多從物質結構或從實驗現(xiàn)象說明物質的性質,又從性質說明用途,鑒別和制法:從寫法看有些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敘述,有些是從一般到個別的說明,還有些是從簡單到復雜、低級到高級,如有機化學的編寫。教學中只要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掌握上述課文的閱讀線索,就能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化繁為簡,化厚為薄,使知識條理化,規(guī)律化。
第三,習題的閱讀。課文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分部分,閱讀這類教材時應引導學生應用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歸類,總結規(guī)律。如有機化學的習題共三章,可歸納為十大類,每類均著重啟發(fā)學生看題型,找關鍵,找規(guī)律,如有機物分子式的確定這一類典型習題便可以從一題多變講題型:從一題多講方法(最簡式法、直接求組分原子的摩爾法、通式法,根據(jù)方程的比例法、代數(shù)法、燃燒法):從多題一解講思路:各種題型各種解法的中心都是從不同角度確定c、H、O原子的摩爾比。這樣就能從有限的習題中以少勝多、以少見精,做到觸類旁通,既減輕負擔,又提高效率,至于其它技術性材料、工業(yè)產(chǎn)品制備材料等也需分類指導,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分段指導
如課前預習,應指導學生粗讀,了解梗概,明了大意,找出難點,以便課堂上聽課心中有數(shù):課堂上閱讀,要指導學生精讀、推敲關鍵詞,吃透重點,攻破難點:課后復習,要指導學生熟讀課文,按章節(jié)理清線索,知識歸類。有條件的話還需要進行課外閱讀指導。
3.讀書指導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時正確使用劃線、標記、歸納,編號,批注,摘記、從不同角度做讀書筆記,用歸納法歸納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法、用途:按化合價的遞增找出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相互關系:比較石墨和金剛石、碳化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碳酸的正鹽和酸式鹽、氧族和碳族的異同。這樣通過做讀書筆記,便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之融會貫通,知識系統(tǒng)。
二、啟發(fā)動腦。使學生理解教材、掌握思維的規(guī)律性
學生閱讀教材存在的另一個問題:讀而不思,不求甚解。因此,要引導學生讀思結合,熟讀深思。
首先,從教材中學會分析綜合。如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一節(jié),課文圍繞核外電子排布三原理進行分述,分析矛盾的各個方面,然后運用原子結構簡圖等表達形式具體勾畫36號元素前各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進行綜合,把握矛盾的總體,用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分析具體物質的性質。學生明確這種分析一綜合一分析的思維方法,就能從事物的個別現(xiàn)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嘗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建立知識思維導圖,目的是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的條理化,把被動的記憶轉化為主動的記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F(xiàn)以元素化合物知識復習為例,談談建立思維導圖的一些作法。
一、建立思維導圖的意義
1利于學生形成主動、自主的學習方式
較傳統(tǒng)的復習方法,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系統(tǒng)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復習方法:把每章節(jié)的知識點一條條羅列出來,文字描述煩瑣,長期的單一的結構組織方式容易使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要求學生瀏覽課本內(nèi)容并復習以前的筆記,學生則比較被動和機械,復習效果不盡如人意。高中化學知識內(nèi)容容量較大,如果缺乏相應的教學方法,學生就不能很好地形成知識網(wǎng)絡,更不能比較深刻地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根據(jù)思維導圖的要求進行積極的指導和創(chuàng)作,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能得到較大的調(diào)動。由于思維導圖的圖示特點,關鍵字、圖案、顏色、連接方式等多種信號作用于大腦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一定優(yōu)于傳統(tǒng)單一的復習方法。事實表明這種用導圖構建知識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能促使學生積極動手繪制、動腦思考。一幅思維導圖作品就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思維痕跡,在繪制作品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體會、觀察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對以前沒掌握的知識會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對知識有個整體認識之后,學生在學習中也容易發(fā)現(xiàn)新問題,并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由于思維導圖具有刪繁就簡、突出知識脈絡的特點,容易使學生從全局上把握主干知識,再以主干知識為線索,具體掌握每個知識點的內(nèi)容,從而掌握整個知識體系的內(nèi)容。例如,高中化學中元素化合物知識可以用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構建知識框架,展開后就能形成一個單元知識體系。
圖1
3利于學生掌握重點知識
圖2思維導圖就內(nèi)容來說,可以奢簡由人,可以是整個知識體系,也可以是知識體系中的局部;可以是同一個知識體系的內(nèi)容,也可以是不同知識體系的內(nèi)容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整合起來的,靈活多變。由于對知識的重新整合,突出主題,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主要知識。例如圖2,就是突出體現(xiàn)了二氧化碳與碳酸鹽、碳酸氫鹽之間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構建出二氧化硫與亞硫酸鹽、亞硫酸氫鹽的思維導圖,也可以構建出氫氧化鋁與鋁鹽、偏鋁酸鹽的“鋁三角”和鐵與鐵鹽、亞鐵鹽的“鐵三角”,這些思維導圖重點突出了某些物質的特征和重要關系。
4利于學生思維的形成
思維導圖的建立實際上就是思維的表象化,即思維導圖就是一種思維習慣。思維導圖的構建,是建立在各個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上,它具有學科的思維特性和有序性,可以說,思維導圖的建立過程,實際上就是思維的形成過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構建各種形式的思維導圖,能夠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思維習慣。
二、建立思維導圖的方法與途徑
1以單個物質為核心輻射各側面知識為目標的思維導圖。單個元素化合物知識通常由組成結構、分類、性質、制法、用途、檢驗、保存、存在等各方面知識構建而成的。那些重要、需要重點掌握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我們可以按上述的各方面知識構建其思維導圖,全面把握該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知識。
2以構建整個單元知識為目標的思維導圖。高中化學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基本上是按族來劃分單元的,而具體內(nèi)容則是以代表元素的單質和化合物為線索展開的,其知識結構基本上是按單質到氧化物,到氧化物的水化物,再到鹽的順序來編排,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知識主線構建起單元知識的思維導圖。這樣的思維導圖有主線、有知識點、有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形成一個“點、線、面”相結合的知識網(wǎng)絡。例如,鋁的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
圖33以歸類整合相似知識為目標的思維導圖。雖然元素化合物知識繁多,但是各個知識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某些聯(lián)系。例如,我們從相似相同點出發(fā),可以把很多分散的知識按一定的聯(lián)系進行歸類整合,如元素化合物中有很多物質可以跟水反應,我們可以按物質的分類進行整合(單質、化合物),也可以按反應類型進行整合,不管以哪種方式整合,都可以將能跟水反應的物質按一定的思維方式進行有序的整合,既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這方面知識,又有利于分析比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建立多個這樣的思維導圖,如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物質、既能跟強酸又能跟強堿溶液反應的物質等等。
4以特殊關系、反應為目標的思維導圖。有些元素化合物知識之間存在著某些特殊的關系,這些關系重點突出了某種元素化合物的特性。例如,存在如下圖關系的物質有哪些?
從上圖關系我們可以看出,這是能夠發(fā)生連續(xù)反應的某種物質的關系圖,如果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應該存在多種價態(tài),像非金屬中的碳、氮、硫與氧氣,金屬中的鐵與一些強氧化劑,有機物中醇、醛、酸就存在著上述的轉化關系。如果是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常見的是二元酸的酸酐與堿的反應,如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先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水又可以進一步跟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其他如氫氧化鋁與強堿反應、偏鋁酸鹽與強酸反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均存在著上述轉化關系。利用思維導圖將一些重要物質的性質和關系進行整合和歸納,有利于我們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思維導圖在解題中的應用
解析:本題考察考生對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掌握情況,重點考察常溫下跟水反應生成兩種生成物的物質A和B、C、D和X的相互轉化關系,滿足條件的A有鈉等活潑金屬、氯氣等活潑非金屬單質;氧化物有過氧化鈉、二氧化氮等;鹽有電石等。結合其他條件,代入各選項,得A符合題意(A可以是二氧化氮)。